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市面临着土地紧缺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昆山之路”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创新发展两个方向继续发展成为必然。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契合昆山本地实际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尽可能缓解土地供需的突出矛盾。通过开展已批未开发土地清理处置、加快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等专项行动对限制低效用地进行清理处置,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闲置、低效用地认定存在困难。目前我市并没有一个针对闲置低效用地的标准化认定规范,对动工建设的概念、开发总面积与投资总面积的认定等都缺少的量化考核,具体操作认定难度很大。二是闲置低效原因复杂责任难定。闲置低效用地形成原因多样,既有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经济形势造成的,还有一些表面看似企业自身造成,但追根究底往往因政府规划调整、政府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跟不上尚未达到工地要求等导致,致使政府处置工作无法做到理直气壮。三是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难度日益加大。面临的现状是能处置的基本已处置,未处置的都属啃不动的“硬骨头”。四是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尤其是村镇层面的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存在难度。五是部门协调不够,长效机制不健全。仍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站在各部门自身角度处理问题,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未形成长效联动机制。
关闭